更新时间:2021-11-25 13:58 来源:华夏经济网 编辑:经纬
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挂牌成立以来,已走过8个年头。28.78平方公里,在这片面积不算大的热土上,一场探索改革开放的征途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截至2021年8月,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超过7.27万户,其中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2万户,累计吸引实到外资超过450亿美元。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不少跨国企业地区总部的聚集,其中之一便是1999年入驻外高桥保税区的德国蔡司集团。
日前,蔡司在上海浦东举办了成立175周年庆典活动。据悉,中国总部位于浦东的蔡司自2016年起将更多全球性职能业务转移至上海,中国业务实现了连续10年的两位数增长。
“我们一直以来都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频共振,积极参与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于1999年落户上海浦东新区自由贸易区。自那时起,我们就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推动本土创新。”当天,蔡司大中华区总裁福斯特在活动现场表示。
与上海自贸区“同频共振”
在疫情仍对世界格局发生影响的当下,来自上海的数据证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疫成果的肯定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全球疫情下,上海依然是外企们纷至沓来的热土。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数、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三增长”。其中,实际使用外资77.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3%,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2%。
《2021胡润在中国的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百强》显示,60%在中国的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百强选择把中国总部设立在上海,可以看出上海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吸引力。此外,上海如今已经拥有7万多家外资企业、800多家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500多家外资研发中心。
这其中,上海自贸区用8年的坚守与执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位居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总体排名第一、省级综合排名第一。数据显示,企业设立方面,截至2021年8月,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超过7.27万户,其中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2万户,累计吸引实到外资超过45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方面,今年1—7月浦东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不少跨国企业地区总部的聚集,其中之一便是1999年入驻外高桥保税区的德国蔡司集团。作为园区内的外企代表,扎根中国20余年的蔡司一直与上海自贸区“同频共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从1999年以贸易公司形式落户外高桥保税区,升级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到加入上海自贸区首批“全球营运商计划(GOP)”,再到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中国创新中心,如今,当年的贸易公司已经成长为集产品研发、制造、贸易为一体的蔡司大中华区总部。在2019-2020财年,蔡司中国市场超越美国和德国,成为蔡司集团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场。
蔡司持续推进本土化战略
“作为蔡司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不仅是创新、生产以及多个全球战略项目的枢纽,更是以本土创新惠及全球的标杆。未来,我们将携手本土合作伙伴,继续与中国共同发展。”11月19日,蔡司大中华区总裁福斯特的一段话,拉开了蔡司在上海的庆典序幕。
据悉,中国总部位于浦东的蔡司自2016年起更多全球性职能业务转移至上海,中国业务实现了连续10年的两位数增长。蔡司2019-2020年财报显示,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公司亚太地区收入依旧逆势上涨1%,达到17.38亿欧元,全球占比27%。蔡司正在通过各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关键创新,协助中国数字化转型进程。
为紧抓中国高速发展市场的机遇,2012年蔡司就将在德国以外的第一个企业级创新研发中心放在了上海浦东,建立中国创新中心。目前中国创新中心共拥有53项知识产权、16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设计专利和4项著作权登记。此外,还有10多款创新产品在这里诞生。
“在过去的20年里,蔡司对我们眼科界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教授黎晓新表示,她早在德国留学期间,就了解到蔡司在眼科领域的广泛应用。蔡司在眼科领域引入OCT,帮助眼科医生深入探索了眼底常见的血管性疾病。这一技术创新,也应用到了手术显微镜当中,协助手术校准,带来更加精确的眼部健康护理。
此外,蔡司同样助力中国科学家在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潘建伟院士作为国际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的引领者之一,凭借在光量子信息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成为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福斯特表示,看好中国市场,蔡司也在加速转型,“目前很多创新项目正在进行中,以助力中国实现在健康、科技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伟大愿景。”福斯特还透露,目前蔡司正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重大创新,以支持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